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研究简报》第238期 人工智能、就业与货币政策目标

 吴立元 王忏 傅春杨 龚六堂

一、研究背景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投资的加大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已经是确定的趋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到2021年,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51.7万单位,中国安装量达到26.8万单位,占比5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人工智能大国。过去十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为521264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在中国经济生活中也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与传统资本和劳动都有显著差异。一方面,传统资本主要替代人力,和劳动之间总体是互补的,而人工智能不仅能替代人力,还能替代人脑,与劳动是高度替代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劳动,但与劳动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工资调整存在很大粘性,而人工智能粘性则小多。人工智能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而劳动则不需要积累。人工智能与传统资本和劳动的上述差异会对货币政策造成重要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与劳动之间的高度替代性将改变奥肯法则。经典的奥肯法则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因此稳定产出与稳定就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一致性。在人工智能高度替代劳动的背景下,产出缺口与就业缺口之间可能发生巨大的背离,较小的产出缺口可能对应很大的就业缺口,如出现失业率很高,但生产活动却很旺盛的情况,这就导致稳定产出与稳定就业之间出现冲突。因此,引入人工智能后,货币政策可能面临新的权衡,即在充分就业与产出之间的权衡,而在没有人工智能时两者基本可以同时实现。

其次,人工智能会对菲利普斯曲线产生重要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刻画了通胀和实际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引入人工智能后,通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会弱化,这是因为,当经济中发生冲击时,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人工智能投入来减少边际成本的变动,从而减少通胀的波动。

再次,人工智能会对经济波动产生重要影响,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就是稳定经济,熨平经济波动。人工智能会显著影响经济波动具体来说,人工智能价格冲击对产出、工资、就业的影响显著不同于传统资本价格冲击的影响。同时,人工智能的引入还改变了就业和劳动份额对生产率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

综上,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对就业、奥肯法则、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经济波动会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都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并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核心的背景下,研究人工智能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将人工智能引入标准新凯恩斯货币模型,并详细刻画了人工智能与传统物质资本以及劳动的差异。具体来说,代表性家户提供劳动并积累传统物质资本和人工智能资本。企业使用劳动、传统和人工智能生产消费品。其中,劳动和人工智能是替代关系,两者构成复合劳动,传统资本与复合劳动之间是互补关系。

 

如需获取完整简报,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