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想力
光华思想力
《研究简报》第302期 小微经营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状、挑战与对策

刘世锦

    本期观点概览

Ø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TFP与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关:经济增长加速时,TFP通常也随之提升;经济增长放缓时,TFP往往随之下降。

Ø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和经营状况不佳的双重挑战。股市回暖主要依赖央行预期引导,而非实质性资金投入。刺激政策虽能短期提振经济,但长期增长需依赖结构性改革。

Ø小微经营者是整体经济稳定的关键,当前面临多重压力,需要政策支持和优化市场环境以促进其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Ø完善小微经营者的社保体系和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是提升其消费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和刺激政策应关注小微经营者,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TFP)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它宏观经济走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通常会观察到一个规律性现象:当经济增长从低速向高速波动,达到峰值时,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应达到高点。相反,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跌入低谷时,全要素生产率也随之下降。因此,增长速度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即在技术体系相对稳定、固定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长速度的提高往往意味着需求的旺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希望看到一种不依赖于规模扩张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即通过技术的重大突破来实现生产效率的实质性提升。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只出现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初期应用阶段。

二、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怪圈:经营状况不佳导致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加剧了经营困境。对于全局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言,需求是关键因素。需求对于维持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近期随着我国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市场信心有所恢复,股市也呈现出好转的趋势。有消息称,服务业受益明显,许多人在股市上获得了收益,产生了财富效应。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股市的回暖主要依赖于央行的预期引导,而非实质性的资金投入。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整体经营环境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其今年13季度的GDP增速仅为3.4%,这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今年中国经济预计能够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然而,明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比日本在低速增长期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警惕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

面对当前形势,许多人对刺激政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改革却避而不谈。的确,中国经济总量庞大,没有适当规模的刺激措施难以产生实效。但我认为,在担忧经济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刺激政策的长远效果更重要的是,刺激政策应着眼于解决结构性问题,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虽然短期的刺激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经济,但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仅仅依赖短期刺激政策,那么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难以维持。

三、优化宏观环境和提升需求水平对小微经营者至关重要

关注小微经营者的现状和预期变化,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四亿中小微经营者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他们的状况直接关乎经济大局的稳定。尽管小微经营者在尖端科技或国民经济宏观层面上的直接贡献可能看似有限,但他们对整体经济稳定,特别是就业稳定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在当前经济相对困难的环境中,小微经营者正面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以及拖欠问题等多重压力,他们的生存状况愈发艰难。同时,四亿小微经营者作为庞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其社保条件不佳和消费需求不足成为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变量。在市场交易中,强者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履约,变相占用弱势者的资金,这种情况在地方政府拖欠企业款项中尤为突出。小微经营者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供求关系博弈中他们是弱者,处境更为困难。

从某个角度来看,优化宏观环境和提升需求水平对于小微经营者的生存状况而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对大型企业和经营者的影响。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但在同样艰难的环境下,小微经营者由于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往往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更容易受到冲击,改善宏观环境对他们来说尤为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发展等方式为小微经营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经营环境,让他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提振小微经营者需求的关键与对策

(一)完善小微经营者的社保体系

小微经营者不仅是生产者,也是重要的消费者。四亿小微经营者作为生产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他们的需求得到提振,那么整个社会的需求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对于整个国家的需求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中国需求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小微经营者消费能力受限有关。

小微经营者在面对医保、社保以及各种经营成本时,其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小微经营者的社保、医保等保障问题,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从而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过去的研究也表明,最需要社会保障的群体,往往保障条件最差。特别是现在中国有两亿以上的灵活就业者,他们的社保状况尤为堪忧,很多人甚至没有社保。这不仅对他们的未来生活状态产生影响,也抑制了他们的当前消费。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小微经营者和灵活就业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预防性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受限。因此,完善社保体系、减轻小微经营者的负担,对于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当前消费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服务性消费,尤其是发展性消费的不足,包括社保、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消费,而这些领域的消费不足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密切相关。小微经营者,尤其是进城农民工,是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欠账最多的群体。因此,下一步的改革应重点关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采取重大措施,如在全国层面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基本社会保障主要由地方政府支撑,但这种方式难以解决全国性的问题。中央层面应集中资金,将社会保障作为中央事权,实现全国范围的有效覆盖。

这样的改革将为小微经营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消费状况的改变将反过来改善他们所面临的生产环境,缓解需求压力。但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还需进行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恢复市场信心、解决总需求不足、推动结构性改革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认识到,短期的刺激政策只能治标,解决结构性问题才是治本之策。除了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外,更需要关注结构性改革,并期待在这方面出大招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期待未来能够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本文在与会嘉宾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发言基础上修订创作,并经发言人审核确认。

简报执笔: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