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故事集

【校友】杨德龙:十年公募老将再起航

时间:2016-06-10

       他说,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从清华机械工程系到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从研究员到国内知名策略分析师,从央视评论员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投资界驰骋十年。从当初怀揣金融梦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在波澜壮阔的资本市场踯躅前行,一步步实现当初的金融梦。


光华,梦从这里出发

      杨德龙本科就读的是清华机械工程系,高考时对专业并没有充分了解的他误打误撞学了机械。但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对工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凭借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没有受到任何人直接启发,没有任何金融专业基础的他,做出了转专业攻读金融硕士的决定。平日里关注时事,喜欢独立思考的杨德龙大三时便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工业化已经接近尾声,工程类人才接近饱和,并依据自己对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中国金融业很有发展前景的结论,看到了未来市场对金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至于为何选择报考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项目,杨德龙坦承自己当时并不清楚哪个学校的金融硕士项目更好,只是因为向人打听到光华金融最难考,“我相信市场的选择,既然最难考应该就是最好的。”
      自此,他决定自学半年,从零开始恶补全部金融本科课程。那时候正是大四,课程仍旧繁多。他和十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组成“考研团”,起早贪黑,“啃”下9本专业书籍。杨德龙非常有效地分配时间,在短短半年的自学时间里将所有的专业书籍看了三遍,还做了大量的习题。而杨德龙面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当年有大约800人报考,仅录取50人,其中最难的是专业课,大概只有30人能够上90分及格线。功夫不负有心人,零基础全凭自学的杨德龙最终以总分第12名的成绩考取了光华的金融硕士。
      回忆起这段转专业考研的经历,他感慨其中付出的艰辛旁人难以想象,“不过好在方向对了,努力都有了回报。”因为坚信学到的知识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考入光华后,杨德龙非常珍惜上课的机会,没有让考托、实习耽误自己学习的时间。毕业时,杨德龙的学习成绩排到第三,还被评上了北大优秀毕业生。这也为他之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德龙说,在光华读书的两年,是他心情最快乐、思想最自由的时光。光华顶尖的师资队伍和美国引进的教材使得他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并且和实践紧密结合。两年的学习使得杨德龙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光华常常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做演讲,杨德龙表示这种国际化视野使他受益终身,使他在做经济研究、分析股市时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喜欢和同样热爱金融的同学们一起听课,一起讨论,共同编织美丽的金融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说,光华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能够认识很多同行,毕业之后在工作领域保持与老师同学的密切交流,得到了很多帮助。
      课余时间,杨德龙喜欢到北大图书馆自习,整个人沉浸在各种门类的书香里,历史的,文学的,经济的,哲学的,都让他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他喜欢晚饭后,沐浴着黄昏的余晖,沿着未名湖畔走上一圈,幻想着十年以后,能像老师们那样满腹经纶,治国安邦。


南方基金,十年磨一剑

      忙碌的学业让时光流逝的很快,转眼就到了毕业的季节。由于毕业成绩在金融系前五,可以保送继续读金融系博士。但是考虑到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时不我待,杨德龙决定放弃继续读博,早日毕业进入到金融行业。2006年金融硕士毕业后,他应聘到南方基金研究部工作。仅仅3年后,成为央视的特约评论员,也很快成为国内知名的策略分析师。
      基金公司的职业路径很明确,先做行业研究员,然后做基金经理助理进而晋升为基金经理。杨德龙却在这里打拼出了一条与众不同,并为之后基金界证券界争相模仿的道路。因为本科是机械专业,他刚进入公司时做汽车领域的行业研究。2009年,招他进入南方基金现在已经成为前海开源基金董事长的王宏远先生建议他做策略研究,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而是更多地做宏观研究,“这成为我职业道路上重要的转型,直到今天我还是在做策略分析。”
      一开始,像大多数的研究员一样,杨德龙主要从事内部研究,并给基金经理讲市场,提出相关建议。后来,他观察到“行业内主要是证券公司在对外发声,作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公司却几乎从不对外发表自己的观点”。觉得这种现象不甚合理后,他成了对外讲基金公司市场策略的“第一人”。杨德龙笑称最开始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讲策略是“高开高打”,随着讲的次数越来越多,知名度也随之越来越高,逐渐与央视形成了良性互动,互相都十分认可。
      判断准确性高,有研究功底,口才好,讲话有逻辑,同时反应快、适应直播的要求,或许是杨德龙央视评论员之路走得如此成功的原因。自此之后,杨德龙的“足迹”覆盖各大媒体平台。除了每周去央视、每个月去凤凰卫视讲,他每周都会在三大证券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并在新浪财经、凤凰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观点。杨德龙笑称自己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做到了“海陆空全覆盖”。
      每天看各类研究报告,关注最新的财经新闻,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分析报告,管理四只基金;每周定期去央视、第一财经、凤凰卫视做节目;每个周末到各地参加投资者交流会,给银行经理讲市场。一年52周当中40多周都在外面奔波,中午和晚上都是应酬,基本没有个人时间。杨德龙的工作量在一般人看来大到难以承受,而他却凭借极高的工作效率和对时间的统筹安排能力应对自如。他表示这些高强度的锻炼练就了他现在写一篇2000字报告只需一个小时的功力,由于写作功底好,平时积累的材料多,“写作就像把想法从脑海中倒出来一样顺畅”。事实上,真正的功夫不在于写作的那一个小时,而在于平时不断的积累,关注并消化最新的消息。杨德龙也非常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例如写报告的同时接个电话接受采访,在飞机上看书学习等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德龙几乎一直是基金行业的唯一对外发言人。直到这两年,随着“网红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基金和证券公司开始意识到对外讲策略的重要性,基金公司开始设置首席策略分析师这一专门的职位。杨德龙评论道,“以前的研究员总是闭门造车,现在大家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没有知名度,研究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让市场知道你的观点,才不至于让研究埋到旧纸堆里。”


半创业,再出发


      “十年磨一剑”。在南方基金工作的十年中,杨德龙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到策略分析师,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投研和风控体系,得到了业内同行和广大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杨德龙却并没有停滞不前,“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梦想,2016年伊始,我选择了再出发”。来到前海基金这一才建立三年的基金公司,杨德龙表示这类新型基金公司与传统基金公司差别很大。由于股权激励机制的存在,他从原本的打工者晋升为“主人公”,心态与之前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公司的事业部制相当于在这个平台上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扣除成本后可以获得分成,独立性和自由度很强,更易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杨德龙刚到公司两个多月,满三个月后便可以创建自己的事业部,正式由“打工”进阶为“半创业”。相比之前,现在的工作量更大,管理事业部的同时要做投资,原来的策略分析还要继续。事业部招人、设计产品、管理等各方面都要亲自参与。在杨德龙看来,前海开源基金公司虽然刚刚成立三年,但成长非常迅速,将是公募基金经理创业的一个新方向。原来,想要创业只能“奔私”,但是私募基金公司抗风险能力差,成功率低,如果遇到熊市很难存活。而在公募平台做事业部,有了“公募”这一坚实的靠山,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公司平台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创办管理事业部又相对独立,可以更大程度实现个人价值。将自己的事业部做大做强,同时又能和公司一同成长。
      现在杨德龙正在为自己的事业部“广纳人才”。他表示事业部正在起步阶段,算是“半个创业”,因此主要招收对象是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人。等到事业部做大了,便开始招收毕业生,培养新的人才。之所以说是“半个创业”,是因为事业部前两年的成本由公司负担。不仅如此,公司对事业部提供研究、财务、行政等各方面的支持——公司的研究平台对事业部开放,募集资金由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事业部只需要做好产品设计、策略分析和投资管理的工作即可。因此在事业部风险和工作量都会比完全自己创业小很多。
      在杨德龙自己看来,取得如今的成绩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金融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地基打牢了才能盖高楼”;第二是对金融行业有热情,“如果缺乏对金融工作的热情,几乎不可能坚持下来”;第三是要勤奋努力,“感兴趣的事情要付出汗水才能做好”;第四是有市场敏感性,懂得引领市场的重要性。
      对于光华的学弟学妹,杨德龙再次表达了对金融行业前景的看好,认为金融业仍然会继续占据金字塔塔尖的位置。金融行业分为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几个领域,杨德龙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行业,“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的工作。”而对于那些在上学、找工作期间仍不明确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的同学,他表示:“大可不必担心,每个行业都投一份简历,哪个公司聘用了你,你就适合哪个行业。金融业的HR眼光都很毒,他们准确的判断便可以替你做出选择。”杨德龙回忆说,自己找工作时便是被南方基金的王总一眼识中,当时没有太多实习经历却仍然被录用,事后证明王总的眼光非常犀利和准确,发现他适合做基金。他笑称“我和我的几个同学的经历都证明,光华的同学可塑性是很强的”。

      时光荏苒,一晃已经毕业十年!从零基础转专业考研,到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名人,再到如今开始“半个创业”,杨德龙从未停止改变和探索的脚步。离开就职十年之久的南方基金时,杨德龙写道,“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梦想,在2016年伊始选择了再出发。”离开光华十年,他说:“感谢光华,给了我梦想的翅膀;感谢北大,给了我荣耀的人生!”十年磨一剑,让我们期待杨德龙在投资界的下一个十年辉煌!


作者:任青青、李伟

   

分享

邮箱:admission@gsm.pku.edu.cn

邮编:100871

咨询电话:010-62747014 / 72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科研楼K07

©201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