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思想着的实践者 实践着的思想者—访光华97级MBA校友王开元

时间:2014-03-14

文/2011在职1班 陈京南 靳国志

王开元,北大光华97级MBA校友,北大MBA校友会轮值理事,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理事,北京和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经历了“仕途—下海—读书—创业—公益”不同的人生历程,与之交谈,似有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他笑称自己像风、像水,流动不居,曾经他一直倾慕山和树的伟岸、深沉、从容,不过风和水也自有其存在的精义:带来生命,滋润万物。

原定一小时的访谈,洋洋洒洒地谈了三个多小时,仍是意犹未尽的感觉。王开元在人生中转换了太多的角色,从政府官员到职业经理人,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再从企业家到投资家,从投资家到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者和积极推动者,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博大与精彩,始终贯穿着他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无限追求。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着的实践者”和“一个实践着的思想者”,一个在追求知与行融合统一的路上,始终前行的人。

思想着的实践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改变现状,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都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尤其是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对于王开元来说,挑战现状,思考未来,并将思考的事情付诸实践,一直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

1984年,王开元从南京工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了原国家水利电力部。在深入基层实习锻炼4年后又被选拔送往法国电力公司学习。1989年回国即被选举进入水电部调度通讯局局党委,成为历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党委委员,并作为主执笔之一参与起草我国电网管理方面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平坦仕途之路在他眼前展开。92年小平南巡带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轮浪潮,火热的社会现实又一次催动了他心底深处的疑问和思考:真实的社会经济形势究竟如何?作为市场实践主体的企业是如何运行的?个体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应当有怎样的作为?这时候的他已经不能满足于机关朝九晚五的生活。恰好此时国务院以煤代油办公室与能源部联合组建的中国福霖风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公司)向王开元发出了邀请,于是他接受邀请,在思考中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来到福霖公司担任经理部副经理,开始正式的商海生涯。

下海5年,王开元一直担任国企、合资企业中的高管。先后担任了中外合资广州科瑞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电力的副总裁等。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王开元不断思考,什么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这些问题单凭自己在实践中的摸索不能得到清晰而圆满的答案,于是他决定重返校园,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当时拥有以厉以宁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管理学大师的北大光华成为他不二的选择。1997年,他参加首届全国MBA联考,以高分考入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学位,成为每周坐飞机来上课的一名学生。“其实我从小就有一个北大梦,高考前期身体欠佳又因用药错误导致贫血休学两个月,高考发挥失常,与北大失之交臂,心中一直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97年进光华学习,也可以说同时满足了我现实和梦想的双重期待。”王开元非常珍惜在北大的学习机会,他一方面认真在光华学习专业课,一方面抓住一切机会在北大校园里、在北大各个院系到处听讲座。为了听讲座,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北大的讲座经常人满为患,座位稀缺);他说,就是在那段时间,也许因为他出现的太频繁,也许因为他的小板凳给人印象深刻,他非常有幸的结识了林毅夫教授。

北大的学习生涯极大的打开了王开元的眼界,拓展了他的思维,也让他更清晰更坦然的了解自己的个性。他笑称自己像风、像水,流动不居,曾经他一直倾慕山和树的伟岸、深沉、从容,不过风和水也自有其存在的精义:带来生命,滋润万物。此后他开始涉足投资领域,并在这里真正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情的广阔天地。他的投资横跨电力、地产、餐饮、医药健康、IT、文化等多个领域:他在中关村软件园投资建设过电力硅谷(后被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企业购得),他收购也出售过电厂,他是湘菜第一品牌的投资者,也是中国实时数据库第一品牌的投资者,他的公司拥有治疗乙肝的基因疫苗的发明专利,他还投资了“无线宽带视频接入系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信威通信。他还曾任数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母公司的董事。

无论在哪个领域的投资,王开元都希望能够发现和投资最好的企业,他认为,作为一个北大人,应当具有做行业领先者的胸襟气度。投资领域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他说,对于个人来说,今天的投资决定了你明天是谁;对于社会来说,今天的投资将决定明天世界的面貌,可以说投资塑造未来。

世界各地的旅行,尤其是访问南北极的旅程为他带来全新的体验,让他更加深入的思考生命与生命、生命与社会、生命与地球、生命与时空的关系,他开始逐步调整他的投资领域,未来他的主要投资领域为绿色投资、健康投资和文化投资。目前他已经担任“可持续发展技术基金会”(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组织)的副理事长和一家健康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他还在筹备一个文化基金,拟投资《黄河神曲》等史诗性舞台作品。他还积极致力于推动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华尔街建立中国人的俱乐部。

王开元之所以能够取得诸多成绩,在他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早年父母对他做人的教育:走正路、干好事,二是不断遇到良师益友、热心的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三是他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学习,特别是选择来到北大学习。他认为人活着就应当不断追求生命的丰富、充实、饱满,尽全力去实践每一种可能的精彩,世界的美丽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绽放生命的活力。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即时不能做蜡烛照亮别人,至少也可以做个反射烛光的镜子。

实践着的思想者

在北大光华的学习,让王开元对自我的期许和要求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一方面北大这座高山让他更懂得低下高傲的头颅,永久的保持谦卑恭敬的心态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做事和做人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因为在他心中,北大给人的压力更多的是在世俗之外,即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情怀。他将这份压力转化为动力,使自己不断前行。通过学习,王开元认为北大光华为他带来全新的思维和眼界,教会他从多个视角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看社会和企业,帮助他从根本上解决了了解和掌握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论问题。同时光华的高尚平台使他接触到了社会最前沿的党、政、学、商各个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理解这个社会和世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人如脱胎换骨一般。

在光华学习期间,王开元结交到了一群非常优秀的同学,朋友,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为自己创造了更高的平台,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更收获了终身的友谊。谈及光华,王开元特别感恩厉以宁、张维迎、于鸿君、张国有、朱善利、刘力等大师们的悉心教导。厉老将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讲解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朱善利教授是王开元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王开元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内容,对于这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命题朱教授严谨的治学方法,使他得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层次,而且在今后的创业实践中更能做到活学活用,这也为王开元创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华3年的学习,王开元将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学校的系统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他看来,读书要读名著,拜师要拜良师,交友要交诤友。在光华,这三方面的诉求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从光华毕业后,王开元一方面忙于事业的开拓,另一方面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回馈和反哺学校中来。他多次回学校为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开办讲座,分享专业知识和人生体悟,广受学生好评;其中的一些观点已广泛深入光华人的心中,如在MBA校友会15周年庆典上,王开元在他的演讲中提出:“正如北大为中国的现代化,为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了无出其右的作用;北大MBA教育也为北大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之外注入了商业精神!我们千万不要愧说商业精神,商业精神是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时代精神。市场配置资源是继强权配置资源之后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它使得世界和平从纯粹梦想变成可追求的理想。”这样的精辟表述可以说值得一代代光华学子谨记于心中。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开元提起自己的演讲和观点不仅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还受到光华老师的赞扬时,仍如天真的学子般脸上露出满足和陶醉。他特意提到当初的硕士论文是国内较早将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和企业伦理统一思考的文章,并给出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G能力的假说,十多年后当初参加答辩提问的于鸿君老师对他的答辩还赞不绝口。

王开元的实践和思考从未停止,他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合办的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提交的论文《我的企业观》就是新的总结。开元的思想和实践丰富多彩,究其根本,开元是向往自由的人,他的精神是自由的、他的实践是奔放的。王开元说,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从骨子里认同和热爱北大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当初主动离开部级机关的一个原因,更是他选择投资行业的原因。对人生他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平凡的人生,第二种是危险的人生,第三种是精彩的人生。而他本人选择的是第三种人生:自由的精彩人生。开元的实践无不体现着他对灵魂自由、生命精彩的向往和追求,他在南极、北极的冰海里畅游,在西藏、赤道、戈壁徒步前行,也参与多个公益组织的事业并一掷千金。他认为人生有3大境界,即功利、公益和逍遥,这也正是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修为,最终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关于金钱 关于责任——心中自有一幅圆满的太极图

作为一个投资家,王开元认为金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副产品,能帮助他实现自由。在资本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崛起的今天,他认为,比之于“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更重要的命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只有将这两个视角融会贯通,才能做好未来的投资事业,因为资本的偏好取决于运用资本的人,资本是铁人才是钢。

王开元认为资本在逐利的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甚至更大的社会责任。投资家的社会责任与公益行为绝不仅仅靠捐钱这种方式才能体现,扶持阳光型优质企业快速成长——合法纳税、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发现及培养有上进心、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企业家人才,同样是一种良好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是王开元投资企业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他作为北大MBA校友会核心发起人注入校友会的一个重要公益理念。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王开元认为做好事不单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同时对自己而言更是一种享受。这样的理解和感受,既来自于他为人的天性,也来自于年龄的增长、多年的实践、不断的读书所给予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近似于参禅的过程:他认为人只有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主动的思考过死亡后,才能真正获得智慧,因为死亡的既定宿命使一切人的思考、选择和行为不能超越“是非”与“利害”的判断,不能脱离“轻重”与“缓急”的权衡;前者关乎道德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后者则关乎个人的行为导向,决定了一个人的实践成果。对于实践的思考,以及对于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广泛学习领悟,他心中终于形成了一副圆满的“太极图”——一半是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理论中所阐述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理论,另一半是佛家所说的“如果一个人真心为大家好,最后也会有福报。”,即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这样的领悟不仅让他内心更加充实而无滞,也让他在经营事业时更加挥洒自如。

访问最后我们请开元师兄送给MBA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嘱咐。他沉思良久,再次提起了实践两个字。王开元认为实践非常重要,真知灼见都来自于实践。人生就是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再实践,永恒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创新是实践者的灵魂,创新必然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在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尤其要注意,评价创新的标准不仅是效率,美也是评价创新的标准,美的基础是科学,美的表现形式是艺术。而科学与艺术正是商业精神得以腾飞的两个翅膀。只有拥有持续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之一的企业家精神正是商业精神的本质。

人的心中永远要有梦想,有追求,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王开元的追求就是要成为一个思想着的实践家和一个实践着的思想家。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在走着,也在想着。王开元从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成功者,他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用“成功”和“失败”这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人生。每个人其实都是一直在路上的思想着的实践者和实践着的思想者。

就以王开元的诗作《在路上》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在路上

我们始终在路上

向着既定的方向

有时潜入峡谷,有时跃上山岗

披星戴月,胸怀梦想

成功没有终点

前进才有希望

我们仍然在路上

尽管道路崎岖,间或风雨泥泞

我们绝不彷徨

创造价值,追求理想

让生命放射出更大光芒

无论掌声是否响起

无论是孤独,还是辉煌

我们永不停步

我们抱紧向往

任凭暮色苍茫,不惧飞流短长

让坚定地足音在历史的天空回响

我们奋进在路上

向着既定的方向

分享

010-62747288/62747299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K01/K02MBA项目

©201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