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上,中央机构改革构建了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一委一行两会”转变为“一行一局一会”,建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对地方金融的监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晓蕾分析称,此次机构改革在党中央层面组建两个金融委员会,并划入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工作,加强了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监管总局成立也将进一步改变多头监管、弥补监管空白、走向功能监管。
对于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刘晓蕾表示,我国目前对跨境资本仍有较严格的管理,因此此次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溢出影响有限,不必过度担心。谈及未来,刘晓蕾表示,金融机构如何结合新科技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或将成为下阶段金融发展的重点。
近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23年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刘晓蕾就金融机构改革与加强金融监管发表了看法。
“一委一行两会”转变为“一行一局一会”
刘晓蕾首先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在2017年之前,我国实行了多年的“一行三会”制,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面对金融科技野蛮生长带来的P2P暴雷等金融风险,2017年国家金融监管发生了调整,变为“一委一行两会”,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3年全国两会上,中央机构改革构建了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一委一行两会”转变为“一行一局一会”,即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建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央行撤销大区分行和县支行,弱化微观监管职能,职能聚焦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而证监会由事业单位变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公务员管理。同时成立了两个新的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与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职能并入了中央金融委员会。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四个目的
对于此次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刘晓蕾认为有四点目的:
第一,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这是将国务院机构转为党中央的机构,以便加强党对金融行业的领导。
“为什么有两个委员会呢?一个指出应该干什么,一个解决具体怎么干。中央金融委员会指出金融工作的大方向应该怎么走,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通过党建工作具体指导落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刘晓蕾称。
第二,改变多头监管、弥补监管空白、走向功能监管。通过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所有金融业监管,改变了原有一个部门管一摊的格局,避免了新技术带来的金融新业态变化可能产生的监管空白。
证监会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改变多头监管,才能走向功能监管。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
第三,实现监管与发展职能分拆。一方面,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此前地方金融机构同时肩负监管与发展的责任,工作目标有所冲突,监管时常要为发展做妥协,因此导致了地方债超发、带来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中央垂直管理后将会加强对地方金融的监管。
另一方面,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避免了国有资产在增值发展与监管直接的目标冲突,更好地分清了职能。
第四,抑制金融腐败。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通过这些调整,加强对金融监管人员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可以有效地抑制金融腐败。
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溢出影响有限
近期,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持续发酵,瑞士信贷又触发了危机,这些国际金融波动是否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影响?
在回应上述问题时,刘晓蕾表示,银行挤兑理论表明即使是谣言也可以成真,即使银行没有流动性问题,面对谣言而带来的挤兑,也会出现危机。因此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对于保持金融系统稳定非常重要。这次硅谷银行事件对于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打击很大。而瑞士信贷的危机带来对手方风险,很容易引发机构间的传染效应。目前的危机发酵作用还在继续。
刘晓蕾分析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与2008年金融危机情况有所不同,各国央行救助力度与决心都非常大。在硅谷银行事件中,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很快发布公告,推出新的流动性工具进行救助,瑞士央行也快速行动,在撮合瑞银收购瑞信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流动性支持。
谈及对国内的影响,刘晓蕾认为我国目前对跨境资本仍实施较严格的管理,因此此次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溢出影响有限,不必过度担心。我国金融体系需要关心的是自身的问题,比如地方债问题等。仍要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做好压力测试,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要发展,只要发展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谈及我国金融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刘晓蕾表示,中国金融整个的规模其实不小,但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金融主要在支持国企、大机构等,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还有待加强,金融机构如何结合新科技,利用好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或将成为下阶段金融发展的重点。
刘晓蕾,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她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学术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包括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美国西南金融协会最佳博士论文奖,美国西部金融协会最佳公司金融论文奖,亚洲金融协会最优论文奖,中国国际金融会议最优论文奖,中国金融研究会议最优论文奖等。她由于优秀的教学,获得北京大学2016曾宪梓优秀教学奖。她现在担任学术期刊金融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她的论文曾发表于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她的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及公司金融,近些年致力于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方面问题研究。在加入光华前,刘教授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并取得终身教职(ten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