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区

彭菲新年论坛发言丨从0到N,以匠心驱动科技创新

2025
01/23

2025年1月11日,第二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菲,在论坛上进行了发言并参与主题为“科技自立自强 构建创新生态”的圆桌对话。

在彭菲看来,新兴技术总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但其发展基本规律相对稳定。从“0到1”实现原创技术突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从“1到N”也要走很长一段路。这个“N”既表示技术产业化足够深,也代表赋能产业的规模足够大、生命周期足够长。她以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的身份,围绕汉王科技30多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进行了分享,表示企业将技术从“0”做到“N”,离不开技术的匠心传承,这意味着既要对新技术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还要勇于开拓新场景,并“反复锤炼”新应用,同时也要对前沿技术有远见和洞察。

从0到1,再从1到N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展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使能技术驶入“快车道”,世界科技创新被认为正在进入“认知革命”的阶段。在彭菲看来,科学发展经历了四个范式——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和数据驱动范式。这些范式反映了人类对科学问题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不断演进。

就人工智能而言,这项技术在近70年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跌宕起伏,其中2016年AlphaGo打败人类围棋世界冠军让深度学习广为人知,同时为产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和变革。“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朝着更高级的认知智能发展。”彭菲说。

在她看来,新兴技术总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但其发展基本规律却是相对稳定的。正如Gartner曲线(即技术成熟度曲线)所展示的,新技术从出现到成熟的过程中有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复苏期以及生产成熟期五个关键阶段。“从0到1”是实现原创技术突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要“从1到N”,也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很多新兴技术在前四阶段就已破灭或被替代,也有很多技术迈入第五阶段——生产成熟期,依然面临着被新技术替代的可能。”彭菲表示,所以这个“N”,既表示技术产业化足够深,也代表赋能产业的规模足够大,更表示它的生命周期足够长。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彭菲表示,过去30多年汉王科技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拓。从手写识别技术起步,一路发展多项AI技术,并进行了产业转化。从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看,汉王科技的核心技术分布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将技术从0做到N,自己深有体会,那就是匠心。”彭菲如此概括。匠心是什么?在彭菲看来,那就是专注和执着的态度,就像在战场上“结硬寨,打呆仗,下笨功夫”。在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像工匠一样“精雕细琢”;新场景的探索需要勇于开拓;而在新应用的实践中,更需要我们“反复锤炼”。

彭菲强调说,一项新兴技术的发展周期其实很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打磨细节。“我们不一定总要追着风口跑,专注在看准的方向,沉下心来,扎根下去,清风自来。”

30年如一日,从0到1再到N,彭菲介绍了汉王科技的一系列成功实践。彭菲表示,手写汉字识别是大家经常用的AI技术,而早在40年前汉王科技创始人刘迎建就研发出世界首款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装置。93年他响应中科院号召,创立汉王品牌,第一支汉王电磁笔才诞生,随后30年如一日的深耕这个领域。

“1992年,日本一家公司凭借无线无源电磁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垄断地位。当时国产的电磁笔产品,在日本专家的眼里远低于及格水平。随后,汉王将目标锁定在攻克‘无线无源’这一技术壁垒上。做技术研发的人都知道,绕开已有专利的技术创新往往比从0开始还要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02年,汉王终于获得无线无源专利技术,打破了该领域技术垄断。到今天,全世界拥有该核心技术的企业依然只有两家。”彭菲说。

随后,汉王进军专业绘画板、手写芯片、电容笔等领域,不断拓展产业深度。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汉王创新性推出了全球首款EMC磁容双模芯片——HW0888,一颗芯片、一层传感,同时支持无源电磁笔和电容触控。“OCR也是发展几十年的技术,曾经的名片通,现在的E典笔、扫录笔,还有办公神器扫描王App,都是用的我们自研的OCR技术。”彭菲说。

彭菲表示,早在2008年汉王推出了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脸识别产品。2010年,彭菲毕业后加入到人脸识别算法团队,当时很多生物特征识别产品都采用价格昂贵的国外芯片。彭菲加入团队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进行人脸识别算法的国产化芯片移植与优化。经过彭菲和团队夜以继日地优化算法、反复测试,终于成功推出了低成本、低功耗的全国产解决方案,比之前的算法提速近10倍,而且性能更加优越。

“几年后,人脸识别迎来了场景爆发。我们不仅将人脸识别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类普惠场景,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还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目前已为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千多万用户提供了优质服务。”彭菲说。

对技术要有远见和洞察

创造未来的第一步是预判未来。在彭菲看来,“匠心”不仅要精益求精,还意味着更要有对技术的远见和洞察。

近两年,大模型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汉王科技相关团队在多模态大模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研发了古汉语、教育、办公、健康、法律等垂直行业的大模型。“我们认为,机器与世界的交互,不应该是单一模态,应该像人一样,可以进行文字、声音和视觉信息的交互,我和团队一起,进一步增强大模型在语音识别、视频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彭菲说。

彭菲表示,目前汉王的ASR(自动语音识别)在开源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上识别准确率达98.0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配合大模型自身能力,字正确率在99%以上。企业将多模态大模型赋能智能终端产品和客户项目,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项目成效。

“以汉王电纸书为例,我们团队提供了会议助手、阅读助手、写作助手等智能体,让用户的读、写、听体验得到全方位的飞跃,产品功能和销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彭菲说。此外,彭菲及团队还对处于技术萌芽期的仿生智能飞行机器鸟、机器嗅觉识别等前沿技术进行了多年的投入和探索,如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线和丰富的技术产业化实践,是否和匠心的专注背道而驰?对此,彭菲说,汉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一直是以“让机器更懂你”为使命,也一直专注于AGI(通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领域,所以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机器感知智能和大模型等认知智能上不断进取。这些丰富的产品和实践,只是企业迈向远大目标路上“沿途下蛋”的成果。在她看来,惟有匠心能打磨出这么多的科技创新,而惟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坚守和传承匠心。

对于如何通过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潜能和价值,彭菲表示,作为一名在一线奋战的算法工程师,从业以来感受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力量也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企业自身具备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同样也需要政府、投资机构、高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合作和生态协同,聚合产业上下游优势形成产业发展高地,聚力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很多中小企业更具技术创新能力和前瞻性,也更应被大家所关注和支持,保持科技创新百花齐放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潜能和价值。”彭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