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光华管理学院行为科学和政策干预交叉创新团队第四次线下分享会顺利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到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刘知教授和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柏阳教授分享研究兴趣和研究进展。
刘知教授
刘知教授的研究主要关注三大内容:文化、道德和领导。道德研究方面,她主要关注不道德的行为、组织与社会公平、以及企业层面的违规行为。领导研究是组织行为研究中经典的话题,包括不同特质和个人经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例如女性领导自身升职经历如何影响她对女性下属的态度的研究发现这取决于她们对困难经历的认知。这一方面的研究意义在于找到干预人们认识自身经历的方式,从而改变我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
刘知教授最为关注的是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实验和调查的方法,同时也运用档案资料和机器学习等手段。文化包括通常不可见的关于对错的认知、对事物的解读、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深层假设,也包括可见的制度、流程、组织架构、做事方式、空间、语言、仪式、故事、服装、传统等。文化差异研究包括东西文化对道德判断、权力服从、领导偏好的影响。文化机制研究关注不同机制(价值观、社会规范、深层假设等)如何解释不同文化下的行为差异。跨文化互动关注不同文化经历对行为的影响。文化变迁关注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传承、新的文化如何在社会中传播和沉淀。文化载体研究包括对产品、故事、用语和仪式的研究,其中刘教授重点关心群体性仪式对行为的影响。
刘知教授重点介绍了她关于东西方文化与行贿行为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关注东西方文化对个人和组织行贿的容忍度。研究发现中国人更容忍个人的行贿,并且更多地将个人行贿进行外部归因,而将组织行贿行为进行内部归因。她指出东西文化对行贿容忍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对于个人和组织主体性认知的不同。主体性包括三个层面:是否有意愿、是否有能力执行意愿、是否能独立决策。中国文化中,群体是一个有强大主体性的主体,群体意志通常大于个人意志并且构成对个人意志强有力的约束。而西方更注重个人意志,群体通常不被认为是真实的主体,无法思考,也无法产生实际的意愿。
刘知教授与到场教授就跨文化比较对行为的影响机制、文化与行为研究中问卷问题的设计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柏阳教授
柏阳教授的行为科学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向:情绪、自我(self)和社会等级制度(social hierarchy)。她主要介绍了三个研究主题:情绪与交流、情绪与社会参与以及不平等问题。
情绪与交流研究方面,柏阳教授首先介绍了情绪对向上级传达意见的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动机在于因为权利差距的存在,日常生活中下级向上级反应情况的有效性会受到当时情绪表达的影响,带着快乐情绪还是愤怒情绪的表达更有效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发现,在反映重要性比较高的问题时,更加正面、快乐的表达使上级更愿意回应这个建议,而在反映重要性比较低的问题时,且这个问题需要更快地被解决时,愤怒的情绪更加有效。
情绪与社会参与方面,她介绍了敬畏情绪影响自我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指出,当人必须要归属于群体时,自我利益和融入社会(他人的利益)之间存在trade off。因此,她提出了小我(small self)的概念,因为人有着融入社会的需求,这个需求促使我们让渡一部分自我,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她发现小我意识经常伴随敬畏的情绪产生,进而提升公共参与并提升福利水平。通过观赏不同自然景观、观看不同视频等试验方式后发现,被触发敬畏情绪的被试对自我的认知更小。跨文化的研究还发现,在更加集体主义的文化中,敬畏情绪更容易产生放低自己的小我(abasing small);在更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敬畏情绪更容易产生超越自己的小我(transcending small)。
不平等研究方面,柏阳教授主要关注不平等对情绪的影响和不同文化下不平等影响的异质性。她首先发现不平等下人们的情绪会受到语境的影响,不平等程度越高的地方,人们从敬畏中将感受到更多的恐惧情绪。与此同时,不平等也并非是完全负面的。她的研究发现,美国不平等程度更高且思想观念更加保守的州,不平等对工作积极性有提振作用,而在更加自由的州,不平等对人们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同时,运用北航课题组中的等级分布发现,组员组成更加平等的课题组的论文发表情况弱于课题组中等级分明的课题组,说明不同文化下不平等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柏阳教授与到场教授就人的自我利益与产生融入社会动机的社会心理学机制、如何在实验环境下触发人的情绪等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分享人
刘知,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刘知教授的研究专注于用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干预社会与组织中个体、团队和集体的行为。研究领域包括公平、道德、创新、文化。感兴趣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包括组织与社会公平、道德认知与行为、创新与创造力和领导行为等。研究这些问题的主要视角是文化以及文化载体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动机,从而影响其决策与行为。另一方面,她也关注个人与群体行为和外部环境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与组织文化的稳定性和变革。研究方法包括多种实验、问卷调查、档案数据、组织与个体层面大数据分析等。揭示这些现象的社会文化与个人心理机制,有助于政策制定、组织文化与制度设计,以较低成本有效干预个人与团体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与组织公平、提升社会与商业道德、激发创造力和增加创新。
柏阳,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柏阳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具体聚焦在社会情绪(如:敬畏)、自我、利他行为、不平等、领导力等议题。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中个体出现各种偏差行为的成因和心理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非理性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同时,研究分析了个体群体性属性和自利动机冲突,研究结果为组织将来如何引导个体克服自利动机,成为更好的组织公民提供了新思路。